:::

幸福分享

2011-10-21

感受幸福

感受幸福
萬物源於喜樂;
因喜樂而延續;
向喜樂而前進;
也歸於喜樂。     ──《蒙查羯奧義書》

「你快樂嗎?」若非此時此刻正陷於極度的痛苦之中,大部分的人都會肯定地說:「是的,我快樂!」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只是直覺地回答,並沒有真正去思考過這個問題。當我們仔細探究時,這個問題其實並不容易回答,而答案也更複雜、更多面:我們或許對事業感到快樂,但是對感情生活感到不快樂;我們或許對休閒生活感到快樂,在工作時卻萬般地痛苦;我們或許對性生活感到快樂,但面對銀行存款數字時卻感到不快樂。還有,即使是同一件事情,我們也不是全然的快樂或不快樂,例如:感情生活中有些事情讓我們開心,但也有些令我們不滿意;我們喜愛工作的某些部分,但是也同時有著擔心。

很多時候,我們的答案是因為認為自己「應該」要快樂而不是真的感到快樂。汽車保險桿上的貼紙曾告訴我們一句智慧之語:糟糕的玩耍日總比愉快的工作日好!但如果你仔細想想,或許事情並不是永遠這樣。令人愉快的休閒時光中還是有令人討厭的東西,而沉重的工作裡仍會有令人開心的事情。我們通常認為,放假日就開心,工作日就不開心,但這樣的說法其實經不起仔細檢視。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通常我們的感受是相反的。如果我們活在當下,我們說不定會覺得工作中獲得的成就感比閒閒待在家過了沒事做的週末要令我們快樂得多──這跟我們通常以為的正好相反。
如果你在每天各種瑣事之中突然停下腳步並問自己:「我快樂嗎?」(我衷心建議你練習)你可能會對你自己的答案感到驚訝。你會發現,有時候你快樂地做著你以為不能為你帶來愉悅的事情,而卻不開心地做著你通常以為會讓你開心的事。像這樣的事情比你想像中更常出現。人的感覺是由很多不同的情緒混合而成的,因此你通常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快樂還是不快樂。

微妙的徵兆會在你不如想像中快樂時出現。如果你發現自己想著要在未來某刻完成一件令你開心的事情時,或許此刻的你不是太開心;如果你觀察自己的思維,發現自己擔心很多未來的事情,那麼你此刻或許正在經歷不自在的事情;如果你被過去錯誤的事情困擾著,那麼你便很難獲得此刻的滿足。有時候,當你真的檢視自己的生活,你可能發現自己瀰漫著一種隱約的不滿足感與空虛感,而你只能用追求任何外在的事物來逃避那種不好的感受。有時你甚至會想:只要現在有一件事情可以當成目標,管它是什麼都好。

人們從很早以前便開始思考這些事情,事實上,快樂這個課題已經是非常古老的話題了。

古老遠方

兩千五百多年前,印度北部某處樹下坐著個年輕人。他的皮膚被烈日曬得黝黑、鬍鬚凌亂糾結,圍在身上的布遮掩不住他骨瘦如柴的身軀。

這個年輕人叫悉達多˙喬達摩(Siddhattha Gotama)。早些年前,因為目睹了人生的現實殘酷,讓這個多感又聰穎的年輕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之後,他離開了有錢有勢的皇家,發誓在找到讓人免於痛苦的答案之前絕不停止。從那一刻起,「設法結束苦難」成了他唯一的目標。他曾向許多偉大的心靈導師求教,並遵循他們的教導,雖然從中獲得一些幫助,卻仍無法滿足他追尋答案的渴望。為了眾生與自己,他意志堅定,非找到答案不可。

他過著極端苦行的生活,幾乎不吃不喝,不遮風避雨。有一天,他喝了一杯牛奶與一碗飯,補充能量後身體舒暢很多。他突然發現,適當地進食會讓思路更清晰,修行時也更容易專心。從此,他不再過度折磨自己的身體苦行,並誓言要在這棵樹下打禪直到悟得真理。

有一晚,他的修行有了突破,也徹底改變了他。人們感受到他超然的氣息,便問他:「你是神、還是聖人或天使?」。他答道:「我成佛了」。從此之後,人們便尊稱他佛陀(Buddha)──覺醒的人。傳說,他悟道當晚地表轟隆一震。

悉達多˙喬達摩引人注目的轉變與喜樂讓他獲得了Sugata這個名號,意即快樂的人。悉達多˙喬達摩到底領悟了什麼?佛陀的故事給了我們什麼啟示?人究竟要如何結束折難,如何才能獲得幸福?簡單來說,他對幸福的領悟是:當人能移除心中對現實本質的錯誤觀念,幸福就會出現。本章節與下個章節,我們將透過佛陀的角度來了解幸福之道,並且幫助我們轉化痛苦,擁抱快樂。
 
文:湯瑪士.培恩
 
摘自法鼓文化心靈環保書店
「佛陀的幸福課:教你療癒傷痛、轉化負面情緒,找到當下存在的幸福感!」
http://www.ddc.com.tw/PrtShow.asp?Series=227&ClassType=4&CommId=4446

回上頁

友善列印

把這則內容分享到Facebook 把這則內容分享到Plurk 把這則內容分享到Twitter